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767篇
电工技术   511篇
综合类   257篇
化学工业   121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41篇
建筑科学   1237篇
矿业工程   237篇
能源动力   119篇
轻工业   43篇
水利工程   295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6篇
冶金工业   33篇
自动化技术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结合近年来已投产以及正在执行的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对该项目的工艺流程以及总图专业执行的规范的进行分析,指出该类项目总图专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对其设计要点进行细化阐述与分析,指出制氢加氢项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4.
运用"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智能闭环控制理论,提出了以工程建设资源要素动态精准管理、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工艺过程智能控制、实物成本精确分析、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分析及联动调控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为核心,以水电工程数据模型如大坝全景信息模型DIM为基础,以智能建造管理平台iDam为主体的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并对工程数据结构分解与编码体系、工程数据感知传输共享技术、iDam平台的系统架构与业务架构、智能建造工程绩效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统一规范的工程数据结构与编码体系,iDam平台可集成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础数据、环境数据、过程数据和监测数据,为各业务模块服务;建立的基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大数据的机理分析功能,可为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监理、设计、科研及运行等单位服务。智能建造初步实践表明,本文构建的技术体系是科学可行的,对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技术与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煤岩层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矿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更趋复杂、防控难度显著增大,如何解决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能源的有效供给。针对"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技术研究"这一科学命题,基于冲击地压"三因素"机理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作用假说,从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防控实践等3个方面,梳理澄清了煤矿煤岩动力灾害防控中的一些模糊概念,建立了用于统一描述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理的广义"三因素"("物性因素"、"应力因素"及"结构因素")理论,确定了我国煤矿典型冲击地压的4种类型(煤层材料失稳型、煤层结构失稳型、顶板断裂型、断层滑移错动型),分析了影响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从思想认知、原则方法及技术核心等方面凝练了煤岩动力灾害多尺度分源防控技术,提出了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巷道"三级"吸能支护思想与成套技术,开发了煤与瓦斯突出井上下联合抽采防控技术和超高压水射流"横切纵断"防治复合煤岩动力灾害技术,并在现场开展了应用试验。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完善,为我国今后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为摸清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和环境影响因素,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通过查阅相关期刊论文、规划报告、监测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等资料建立基础数据库,系统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变化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各输变电工程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比方案报告书阶段均有减少,变化率在18.50%~36.59%之间,平均变化率为26.06%;输变电类项目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均较高,侵蚀级别均在中度及以上;各项目分区中,站区和塔基区占总水土流失量的比例较高,每年平均土壤流失厚度达3.86 mm,是今后重点加强监测和防治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